成语典故——抛砖引玉
抛砖引玉
pāo zhuān yǐn yù
【出处】
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时有一僧便出,礼拜,师曰:'比来抛砖引玉,却引得个坠子。’”
【释义】
指抛出砖头,引回白玉;比喻用自己粗浅的东西(多指意见、文章),引出好的、珍贵的东西。
【成语典故】
唐代高僧从谂禅师,主持赵郡观音院多年。
有一天,众僧晚参,从谂禅师故意说:“今夜答话,有闻法解悟者出来。”
这时徒众理应个个盘腿正坐,闭目凝心,不动不摇。
恰恰有个小僧沉不住气,竟以解问者自居,走出礼拜。
从谂禅师瞟了他一眼,缓声说道:“刚才抛砖引玉,却引来一块比砖还不如的土坯!”
稔禅师的这句话,是责备小和尚没有足够的定力,参禅时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。
又有宋代《冷斋夜话》记载,唐代诗人常建非常仰慕赵嘏的才华,一直想得到他的诗作。
一次,得知赵嘏要到苏州游玩,常建提前来到赵嘏会经过的灵岩寺,在寺壁上题了两句诗:“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。”
赵嘏游览灵岩寺时,看到了这两句诗,觉得意境不错但未完成,便忍不住续了两句:“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”
这两句续诗比常建的原作更为精妙,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。
常建以自己不太完善的诗句引出了赵嘏的佳作,后人便用 “抛砖引玉” 来概括这种行为,逐渐演变为自谦的说法。
完看更多有价值的阅读,点击在看,点击名片👆,星标我们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